香港推出“抢人才”的高端人才通行证计划后,有未赴港的“高才”子女以香港本地生身份报考大学,引起签证被滥用质疑。香港教育局局长蔡若莲说,官方正检讨签证安排。

综合无线新闻、东网和《信报》报道,香港政府近年推出包括高才通在内的多项人才入境计划,但不少“高才”抵港后只是利用暂时居港的身份各取所需,有人申请高才通签证后没有来港,但子女通过受养人签证,以本地生身份报考香港的大学,引起签证被滥用的质疑。

蔡若莲星期六(4月26日)在电台节目上说,正检讨相关签证安排,考虑要求申请人须在港居住一段时间,证明在港发展,子女才能享有本地生身份。

蔡若莲指出,官方会同时考虑对签证吸引力的影响,强调这不会影响香港本地学生入学机会。

蔡若莲上月在立法会会议回应议员提问时说,有逾13万“高才”未成年子女抵港。自2022年底至今年2月底,高才通等各项人才入境计划共收到超过45万宗申请,其中逾29万宗获批,约19万6000人已抵港。

《明报》今年2月发表社评文章称,对不少中国大陆“高才”而言,能够让子女在港读书,是吸引他们移居香港的重要考虑,若严加限制,恐影响抢人才成效。但如果有家长只是借“人才”名义,安排子女在港升学,本人却无意来港,明显有违政策原意,有必要防止。

文章称,更改香港“本地学生”定义或涉及复杂法律问题,需要小心处理,官方可思考是否有较简单而又合情合理的处理方式,既能顾及政策公平,又不会影响抢人才措施的吸引力。

您查看的内容可能不完整,部分内容和推荐被拦截!请对本站关闭广告拦截和阅读模式,或使用自带浏览器后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