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咏红:今年北戴河需讨论的大问题

时间:2023-08-11 08:11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中国聚焦

中国华北洪灾渐退,东北面临另一个台风“努卡”移入之际,国务院总理李强本星期二(8月8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灾情汇报,研究下一步做好防汛抢险救灾等工作举措。

这是7月31日以来,中共政治局常委在相对沉寂了一星期后,官媒上再次出现李强的最新消息。不过,新闻联播一般都不播出国务院常务会议的现场画面,星期二也一样没有会议画面,因此不能确定李强是在哪里主持会议,中国最高领导层每年暑期在北戴河休养兼非正式会议又进行到了什么阶段。

按惯例,这个非正式会议一般持续两个星期,相信还在进行中。然而,中国北方灾情严重,泄洪通知和救援不到位,以及救援队卡在“邀请函”上的荒谬事件引爆舆情,因而李强须抽身主持会议,强调要贯彻落实中国官方重要指示精神,全力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大局稳定”。

针对近期的洪灾,8日国务院会议的指示相当具体和细致,包括要保证灾民“有饭吃、有衣穿、有临时住所、有干净水喝、有病能及时得到医治”。国务院也给出时间表,要求确保受灾群众入冬前“能够回家或搬入新居”,要求加强北方地区水利等基础设施规划建设,迅速拨付各类救灾资金,“能赔快赔、应赔尽赔”等。

然而,在中共领导层须处理的千头万绪工作中,防汛救灾与重建只是眼前紧急的一项,却不是最重要的一项。更棘手、影响面更广泛深远的,依然是三个:腐败与高干违纪问题如何遏制?低迷的经济如何振兴?下一步的中美关系怎么处理?

针对第一点,尤其具体到火箭军大整顿与前外长秦刚案如何了,估计不会在北戴河休假期间商讨,但可能会提及。至于经济复苏与中美关系则可能会是焦点。毕竟中共政治局7月24日召开了会议分析当前经济形势,直言中国经济面临“新的困难挑战”,一周后就是“北戴河时间”。

8月以来,一系列不利的经济数据陆续对外公布:7月份的中国出口出现三年以来最大跌幅,对美、日、欧、亚细安的出口都同比大降两成左右。中国消费价格(CPI)在7月陷入了通缩区间,标志着中国在放宽防疫措施后的短暂反弹已结束。这里隐含一个国内媒体如今较少谈的更大风险:通缩预期一旦变得牢固就会形成恶性循环,导致价格与需求进一步减弱,而且加重债务负担,造成更难摆脱的经济下行旋涡。

中国经济遇到困难,部分是美国对华围堵所致,也有部分原因是中国自身的问题。但人们不解的是,中国领导层到底急不急?

迹象显示政府是着急的。否则它不会不停地鼓舞士气,限制“唱衰”中国经济的言论,并由上自下将各经济指标层层下压。在压力下,招商造假在一些地方已在悄然卷土重来,高校毕业生就业率造假也已迫使教育部派出多个工作组赴各省核查。

7月24日的政治局会议也提出了一些振兴经济的要点,如重提逆周期调节,适时调整优化房地产政策等。在7月底8月初,各部门也都出台相关配套措施,比如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28条,恢复和扩大消费的20条,这都是中央要求各部门发力的信号。

但在另一方面,人们又感觉中国领导层并没有很急。一则因为中共高层置“安全”于首位,这点已深入人心。其次则是因为,这些会议、文件上的表述与所提的举措,许多都熟口熟脸,并非第一次出现,对于问题的所有根源也着墨不多。再者,纸面上的表述也十分宏观甚至抽象,让人感知不到它落地的情况会如何,会对现实产生多直接的影响。一些经济学家也认为,中国政府出台的措施与刺激配套力度不足。

有意思的是,官方其实婉转地承认经济复苏不如人意,比如政治会议形容,经济恢复是“波浪式发展、曲折式前进的过程”。而这种宏观表述,对照急迫的现实问题,让人怀疑高层对于经济“波浪”和“曲折”是否在意?中国继续在自身思维与表达方式里运行,大家看不懂,就会更忧虑,也谈不上提振信心了。

必须指出,从宏观趋势看,中国经济当前遇到的曲折也是在预期中,但要称中国崛起到顶则言之过早,纵观多个大型跨国企业目前也不敢忽视这个市场。但中国政府也不宜掉以轻心,让预期继续滑落下去。

中共前总书记江泽民已在去年底逝世,胡锦涛的健康情况也不理想,今年的北戴河高层休假可以肯定不会有前任元老发挥影响力,而中国此时又面对突出内外压力,这让今年的“北戴河时间”会涉及哪些话题更让人关注,也更为重要。

振兴经济是个必然话题,而相关举措要有效,很重要的一点是提高透明度,也必须直击问题,让大家真切感受到官方对发展经济是在意的,这就是提振信心的重要一步了。

赞一下
(0)
0%
赞一下
(0)
0%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