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婧:中国经济走进“新时代”

时间:2022-10-27 07:21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中国聚焦

沪声纸述

从北京回到上海,再次从德士司机身上感受到两地民众鲜明的性格差异。

北京“的哥”多数开朗健谈,点评起时政新闻头头是道;上海“师傅”相对沉稳低调,关注课题也更现实。在机场坐上德士,司机师傅正为前两天股市暴跌唉声叹气,并劝我这两年少买股票、多买黄金,“现在只有金子能保值”。

我告诉师傅,监管部门星期三发声安抚市场后,股市开始止跌回升。但他不以为然:“跌100块钱,涨回10块,不还是亏了90块?我看哦,今后五年经济会更糟,股市要跌回10年前。”

我好奇追问此言怎讲,师傅沉默了一会,还是忍不住开口:“今年上海经济都垮了,他还能升做二把手,这还不说明问题吗?”

中共二十大闭幕后的首个交易日,陆港股市双双大挫,上证综指跌穿3000点,香港恒指更滑落至2009年金融危机以来的新低,资本市场对中国经济前景的悲观预期可见一斑。二十大从人事布局到报告内容,都让外界忧心忡忡。

上星期天(10月26日)诞生的新一届中共政治局常委中,四个新面孔都是中国官方的忠诚者,包括德士司机口中的“他”——预计接任总理、成为经济操盘手的上海市委书记李强。另一名、现任国家发改委主任何立峰,相信会接替刘鹤出任副总理,分管经济和金融。

此外,被视为“改革派”的现任中国央行行长易纲和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都不在本届中央委员或候补委员名单中,意味着他们可能在明年3月的政府换届中卸任。

尽管新一届中委有10多人拥有经济或金融相关背景,但有分析担心,“市场派”在核心决策层缺席,可能导致经济政策失衡;例如进一步加深政治对市场的介入,让中国经济加速走向“国进民退”。

除了人事变动,二十大报告内容也没有开出市场期待的经济药方,没有提出经济发展新规划,反倒以大篇幅阐述“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这被部分观点解读为未来中共将把国家安全摆在比经济增长更重要的位置,“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时代已经终结”。

备受关注的防疫政策走向,同样没有在报告中解答。外界原本期待五年一度的党代会落幕后,中国会放松防疫管控,但报告除了肯定“动态清零”政策成效,并未对下一步防疫进行具体部署。加上二十大结束后,多个省市仍实施高压封控,分析人士研判清零措施将至少持续到明年全国两会(人大、政协年会)以后。这意味着内需在短期内还将受抑,继续制约经济增速。

另一方面,中国高层讲话并没有流露出轻视经济增长,或是加速与世界脱钩的态度。迈向第三个任期的中国官方,星期天就在媒体见面会上重申,将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来越大”。

国家发改委等部门本周发布15项吸引与支持外资措施,包括为外企人员及其家属赴华提供便利,以进一步扩大外资流入,稳定外商投资规模。中国民航局紧接着宣布将从本周末起大幅增开国际航班,释放放宽入境限制的信号。

再看回人事部署,李强虽不像现任总理李克强那样有经济学博士学位加持,也缺乏在国务院工作经验,但他主政浙江、江苏和上海期间,都以务实和开放作风获得当地商界肯定。也有人看好他在接任总理后发挥更大影响力,更有效地推动经济发展。

香港股市大跌当天,中国官媒《环球时报》前总编辑胡锡进发微博称,这是因为“港股的一些投资者误读了中国内地的很多政策”。他说,中国一定会高度重视经济发展,绝不会允许经济基本面出现下沉,并且“北京对宏观调控有着比任何国家都更多的工具和手段”。

从二十大报告中可以确定,高质量经济增长是中共实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百年目标的必要条件,也是中国未来五年发展的主要任务。市场不了解的是,如何在激励私营经济发展的同时确保“共同富裕”,如何做到放宽入境限制的同时“动态清零”,一个由及其忠诚者组成的决策团队,怎么避免群体思维的盲点和偏差?

正是因为中国这个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一举一动,都将影响区域乃至世界发展,投资者才对风吹草动都格外关心。决策层需要给出更清晰的指引,勾勒更明确的蓝图,才能让市场重拾信心。这或许是中国经济在走进国际局势错综复杂、国内政治“定于一尊”的新时代之际,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

赞一下
(0)
0%
赞一下
(0)
0%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