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埈荣:中国有必要改变对韩国立场的认识

时间:2023-07-10 09:11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康埈荣:中国有必要改变对韩国立场的认识

在韩国尹锡悦政府克服萨德导弹事件的后遗症,试图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第三届体制的中国,寻求发展新关系的关键时刻,又遇到了一块暗礁。因为中国驻韩大使邢海明在邀请韩国在野党代表时,以“立场文”的形式,表达了对韩国外交政策的不满。韩国朝野为此掀起对中国的不满情绪,两国关系再次面临一大难关。

该立场文还提到,在美中矛盾中,赌中国失败的国家一定会后悔,以及韩国无法理解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中国梦”等等仿佛训示的内容。此外,立场文再次强调连朝鲜都已经拒绝的“停止朝鲜核武和导弹试验、中断韩美联合军演”的“双中断”主张,并批评韩国提及“台湾海峡的和平稳定”为干涉中国内政的行为。还无视去年12月29日发表的韩国版印太战略报告书中,把中国表述为“主要合作对象国”的苦衷和立场,把连续出现韩国对华贸易逆差的原因,归咎于脱离中国等等,把所有责任推给韩国政府采取向美国倾斜的政策,好像在威胁韩国必须修改外交路线似的。

韩国政府对中国大使的此次言行表示愤慨,称这是对韩国外交路线的直接干涉,是企图介入韩国国内政治。韩国政府认为,作为外交使节,应该谋求维也纳协议的“增进与驻在国的友好合作”,但上述情况与规定不符合,因此韩外交部召见邢大使提出强烈抗议,并要求中国政府“妥善处理”。不过中国外交部表示,邢大使的发言是外交官责任内的正常行为,没有错误,反而以“约见”形式召见韩国驻华大使,转达了中国的抗议。不合时宜的“大使召见战”就这样爆发了。

牵制或压迫中国非首要目标

此次事件之所以不简单,是因为它如实反映了中国政府对韩国的认识。

每一个代表中国驻韩大使的发言,虽然会有程度上的差异,但绝不会是个人意见。事实上,事件的本质在于中国对韩国政府对外政策的担忧和不满。特别是,中国对尹锡悦政府为确保韩半岛和平与稳定而加强韩美同盟、提高韩美日三角合作的对外战略,表现出急躁的态度。也就是说,这是在过去一年里,一直观望韩国政府对外战略的中国,在韩国的动向未能达到预期后,就转向施压的一种信号。由此可见,中国试图通过进一步加强战狼外交,展开舆论战和心理战,来向韩国施压。

尤其是,中国强烈反对今年4月在韩美首脑会谈上,发表创建核协议团(NCG)共同应对朝核问题的《华盛顿宣言》和“维护台湾海峡的和平稳定”言论。另外,韩美日去年11月在金边就共享朝鲜导弹警报情报达成协议,并承诺以今年5月七国集团(G7)峰会为契机扩大合作,更加令中国担忧。再加上美国主导的印度太平洋经济框架(IPEF),在5月27日成立了考虑排除中国的供应网协议委员会,韩国还成为联合国安理会非常任理事国,中国更加着急。

在以作为“全球中枢国家”为目标的韩国,在国际社会的作用有望扩大之际,如果中国现在不阻止韩国对美倾斜的趋势,中国所主张的“在韩半岛问题上的建设性作用”,将变得毫无意义。

但是,中国也有必要改变对韩国立场和状况的认识。

尹锡悦政府一直以普世价值和国际规范为基础,阐明追求国际社会的自由、和平、繁荣为韩国政府的外交目标。另外,所有国家都共同面临生存的两大核心战略关切,即如何确保国家安全,和可持续的经济发展目标。韩国政府认为,至少在安保领域,上届政府对南北直接沟通和中国作用论的期待,未能取得成果。为保证安全,阐明要加强韩美同盟,强调韩美日三角合作。但中国认为这是美国对华施压的战略,认为韩国正在带头。从韩国立场来看,牵制或压迫中国绝不是韩国首要目标,但中国一直把韩国的政策视为韩美同盟的从属变数来看待。这是一种单方面、随意的判断。

无法理解韩国的朝核担忧

在提及“台湾海峡的和平稳定”问题上也是如此。

韩国在1992年中韩建交声明当中,已同意中方的“一个中国”主张,至今没有任何改变。这次只是强调了反对单方面改变现状的行为的国际主义原则而已。朝鲜利用核武器威胁韩半岛的稳定与和平,才是“通过新力量改变现状”的典型例子,但中国却只强调朝鲜的担忧。

朝核问题对韩国来说是生存问题,韩国的首要目标当然是朝鲜无核化。在此情况下,中国主张除去对朝鲜的制裁和施压,更要接受朝鲜的要求,这明明是掩盖了朝核问题的本质。中国无法理解韩国多么担心无核化讨论已边缘化,以及与具备洲际导弹(ICBM)能力的拥核国朝鲜在“有核和平(nuclear peace)”状态下共存的紧迫性。

朝鲜已表现出丝毫没有弃核的意向,也继续彻底无视韩国政府的善意。看来朝鲜希望的不仅仅是体制保障和解除制裁。朝鲜作为拥核国,巩固了开展不对称南北关系的野心;既然如此,中国单方面要求韩国改变外交路线,是完全不考虑守护和平为首要目标的韩国立场。

中国有必要理解,如果处理朝核的方向能发展到可管理水平,韩国也能创造一定的外交空间。不久前访中的美国国务卿布林肯也强调,国际社会对鼓励朝鲜负责任的行动、停止导弹挑衅、开始对话感兴趣,同时要求处于特殊(unique)地位的中国,积极发挥对朝鲜影响力,也是一样的道理。

习近平也在与布林肯面谈中强调互相尊重,说“任何一方都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塑造对方”,中国把韩中关系陷入僵局的所有责任都推给韩国,是不太妥当的。韩国为了摆脱倾斜的动向,向中国强调坚持互相尊重,不能根据对象不同,适用双重标准。如果中国的对韩政策持续下去,本来就恶化的韩国反华舆论将会提高,这会对改善关系起到负面作用,还有可能导致中国最不希望看到的局面——韩国更加对美倾斜和韩美日三角合作。

像中国一直强调“中国不是以前的中国”一样,韩国当然也不是以前的韩国。在两国互相理解对方明显受到限制情况下,不考虑对方立场的单方面要求,很可能无法解决问题。希望两国能够站在互惠立场,通过沟通寻找新的均衡点,发挥解决问题的智慧。希望像美中两国为减少误会和误判的危险而进行的尝试一样,也希望韩中之间能构建不回避分歧的沟通渠道。

(作者是韩国外国语大学教授、东北亚未来合作论坛会长)

赞一下
(0)
0%
赞一下
(0)
0%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