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宪容:房地产金融16条的基本内涵及政策效果

时间:2022-11-17 09:47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来源:中时电子报

作者:易宪容

中国人民银行及中国银保监会上星期五(即11月11日)发布了《关于做好当前金融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工作的通知》。《通知》围绕保持房地产融资平稳有序、积极做好“保交楼”金融服务、积极配合做好受困房地产企业风险处置、依法保障住房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阶段性调整部分金融管理政策、加大住房租赁金融支持力度等六方面提出16项改善当前房地产市场融资及资金流向的措施。

比如,《通知》需求,对房地产企业的开发贷款、信托贷款等存量融资,在保证债权人安全下,鼓励金融机构与房地产企业基于商业原则协商,通过存量贷款展期、调整还款安排等方式支援。自《通知》印发之日起,未来半年内到期的存量贷款,允许超出原规定多展期一年,并可不调整贷款分类,报送征信系统的贷款分类与之保持一致。同时,《通知》也要求,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对国有、民营等各类房地产企业一视同仁;支援个人住房贷款合理需求、稳定建筑企业信贷投放,保持债券融资基本稳定、保持信托等资管产品融资稳定。

这些需求既是对今年以来所出台的房地产融资政策的具体化,以保证这些政策更具有操作性,同时也对今年房地产信贷投放过程中所采取的歧视性做法纠偏。比如,即商业银行对民企的支持力度偏少、对聚焦地产主业的地产企业支持较少等。中国的房地产业是以民营企业为主导,商业银行对民营企业融资的歧视性,实际上会影响整个中国房地产业。就中国房地产业来说,《通知》的这种纠偏具有重要的意义。

提振信心 房地产股价飙涨

可以说,房地产金融16条,不仅重新修正了当前房地产市场的融资规则,以此来保证在未来的一年里房地产开发商有足够的流动性,保证政治性的“保交楼”能够顺利完成,圆满落幕,而且也希望通过这些措施能够重建中国房地产市场的信心。所以,《通知》的资讯公布,不仅引发了市场热烈讨论,也重新泛起了投资者对中国房地产市场的信心。11月14日在香港股市及中国A股市场,房地产开发商上市公司的股票价格即刻暴动式的飙升。比如,中国房地产龙头企业碧桂园的股价曾上涨50%以上,而且该公司的股票价格仅11月,就由1元上涨到3.48元,上涨幅度248%。

金融16条的核心是重启房地产金融市场的融资管道,现实政治性的“保交楼”,及避免房地产市场爆发系统性风险,实现房地产市场的软着陆,提振房地产市场信心。作者早就指出,“保交楼”作为一个政治性事件,政府能够完成是没有疑义的,否则中国房地产市场一定会崩塌。现在的问题是,房地产金融16条能够救起正在崩塌中的中国房地产市场吗?因为,就当前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形势来说,房地产市场的弱势是十分严重的。这不仅表现为房地产开发商的过度债务问题,并非是靠外部融资力量可解决的(根据测算,历年来,中国房地产企业去年的资金来源有52.9%是靠住房销售获得,银行贷款仅11.6%。而且,在前20年房地产业金融过度的杠杆模式下,房地产开发商过度债务问题早就是无以复加了。

根据彭博的测算,到 2023 年底,中国房地产业至少有 2920亿美元的境内和境外借款到期,包括2022年的 537亿美元以及2023年第一季到期的 723亿美元。也就是说,房地产金融16条表明了政府对开发商支持的力度是超市场预期的,在短期内,商业银行也会加大对房地产企业融资的支持力度,缓解房地产企业的流动性,但是长期而言,这些房地产融资政策有可能会把金融风险转移到国内商业银行,增加国内银行的风险,中国房地产市场的确定性关键在于重建市场之信心,激发房地产市场需求。

但是,对于2021年年销售额达18万亿元的中国房地产业来说,今年房地产市场的弱势下行越来越来严重。这不仅在于房地产开发投资持续下降(1-10月负增长8.8%)、土地交易持续下跌(房地产开发没有意愿进入土地市场),更在于住房的销售持续量价下行(1-10月住房的销售金额负增长在28%以上),当前中国房地产市场的预期已经完全逆转。比如,中国指数研究院10月31日发布的销售资料显示,今年1月至10月,中国TOP100房企销售总额为60954.6亿元,同比下降43.4%;国家统计局公布资料显示,9月份的房价下跌是历年来最大的。中国央行最近公布资料也显示,10月份中国住户贷款减少180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减少512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332亿元。而居民的中长期贷款基本上是个人住房按揭贷款。2021年个人住房按揭贷款月均达3000亿元,而今年10月份只有332亿元,减少幅度高达90%。这些资料都印证了当前房地产市场的形势是十分疲弱和悲观的,居民对中国房地产市场基本上没有多少信心。

在这种态势下,房地产市场各方当事人(房地产开发商及居民)都在规避风险,他们由以往的“金融过度加杠杆”逆转为“金融快速减杠杆”,这自然会导致房地产市场需求突然消失。这也是为什么今年以来出台了大量宽松政策以扶持企业合理融资、并购和“保交楼”,刺激居民住房消费融资,但这些政策效果都是不明显的。对于房地产金融16条来说,重点是放松房地产开发商各种融资条件,这当然有利于化解当前房地产开发商的流动性风险及债务危机,有利于让“保交楼”楼盘项目顺利完成(“保交楼”仅是居民已经购买过的住房得以交付,保证居民的购买住房的权益不受到损害,而不是居民进入购买住房市场),也在一定意义上可提振一点房地产市场的信心,但是这些政策根本无法救起正在持续下行的中国楼市,因为这些政策根本就无法让中国14亿人口中潜在的住房消费需求激发出来。

房价仍高 长期风险未缓减

因为,就目前中国房地产市场形势来说,弱势的二线城市,及三四线以下的城市,住房的严重过剩是不争之事实。在当前预期逆转的房地产市场,房地产消费需求完全取决于购买者可支付能力,由住房的实际供求关系来决定。在住房严重过剩的情况下,调整住房供求关系唯一方式就是通过价格调整,让房价水准适应居民购买的支付能力。就市场的本性来说,住房作为一种消费性商品,没有卖不出去的房子,只有卖不出去的价格。如果房价能够不断地向下调整,在房价的下降过程中,作为一个住房收入支付水准无限多层次的住房消费群体来说,总有不同收入支付水准的住房消费者进入市场对价,住房的潜在消费需求也会在房价不断下行调整过程中激发出来。

面对性质已经发生的重大转变的中国房地产市场,如果房价只是些许的调整,甚至于所谓的“稳定”,那么想让不同层次的住房消费需求释放出来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 。而房价下行的幅度越大,释放出来的潜在住房消费需求就越大。就目前中国房地产市场现实情况来说,因为政府的房地产调控目标是“稳房价”,政府可以降首付、降按揭贷款利率、降税费,以及给购买住房补贴等,可以不同的方式来保证房地产开发商的融资管道畅通(如房地产金融16条),但是就是不准大幅度降低房价。也就是说,就当前的房地产市场形势来说,政府是不希望通过降低房价达到市场供求关系的均衡,达到房地产市场出清。如果这样,房地产市场的住房消费性需求是无法释放出来,房地产开发商也无法恢复造血功能,房地产市场的信心当然也是无法重建的。所以,房地产金融16条的实际效果如何,还有待观察,就得看是否能够重建房地产市场信心,是否能够让绝大多数中低收入居民的住房需求释放出来。

作者为青岛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赞一下
(0)
0%
赞一下
(0)
0%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