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富棠:做大了的银行业勿忘社区服务

时间:2022-10-25 07:55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狮城脉搏

最近几年,在本地社区银行办事必须枯等久候,以为只是个别现象;然而,近期报章上相继出现不同读者的申诉,知道这并非偏于一隅的特例,而是全国普遍存在的实况。

记得直到本世纪初期,人们还因本地各银行在社区开设分行而享有很大方便。单是笔者居住的区,几公里内就有好几家银行,还包括后来被收购的吉宝银行。

在商言商,追逐利润最大化是商家座右铭。银行为了增加利润和减少开销而大力削减社区分行,所带来的弊病与损害,却全由市井小民承担,既不合情也不合理。如果说银行的时间很宝贵,难道人们被多浪费几倍时间就不宝贵?银行设置的座位,没有人会喜欢坐,现在须多花几倍时间坐在这很不舒服的座位上,极其难受,犹如受罚。至于没有座位而须久站者,尤其是年长者,更不在话下。

以下谈谈个人经历。不久前,陪同妻子到一家社区银行更换存折,等了一个多小时还没轮到。一个正在柜台办事的中年男子却发难,和银行职员吵了起来。他的理由是上一次来花了两小时才办完事,这一次也等了两小时。由于发现他的存折只剩不到一页,便要求职员换一本新的,可是职员照章行事,认为存折未用完不能换新的,男子便大发雷霆,声称如果现在换新,日后可以自行打印更新资料,否则下次来必须再等两小时。双方僵持了一阵子,男子越吵越凶,似是满肚子气。最后总算银行职员妥协,让他得偿所愿。不久轮到我时,已是前后两个小时的事。

最近又去了银行一趟。从领了轮候号码到办完事,总共花了三个半小时。我的时间是垃圾吗?

实话实说,银行职员工作也够辛苦。他们勤快,手脚利落,当要离开柜台去办事时,用的是近乎跑的步伐。个人觉得造成民众久候,银行人手不足应该是主因。以该银行为例,虽设有六个柜台,可是只有两个职员在办事,有时甚至仅剩一人。这样的阵容,民众无须久候者几稀!

还有一点,很多人会误以为银行数码化后,年轻人都能上网处理业务,到实体银行排队久候的定然是年长者,这就大错特错。据个人观察,到银行办事的,年长者很少,更看不到少年人,大多数是中、壮年人。这些顾客应该都是掌握数码科技的能手,为何却不辞劳苦去排队久候?可见有很多业务至今尚未能以数码化来完成。以下例子也许可说明这一点。

两名身穿制服的女士到银行,从职员接过两个小盒子,只见她们各自双手捧一个,显得沉甸甸。猜想这应该是辅币。易言之,做零售小生意的需要大量辅币找换,似此情况,银行数码化还办不到吧!还有要更换存折也一样。

总觉得银行不断关闭社区分行,缺乏竞争应是其中一个原因。早年人口比现在少得多,商业活动没有现在活跃,人民较不富有,到银行办理业务者也相应少,何以更多社区分行却能生存壮大?因为当年银行品牌众多,竞争激烈。笔者居住的本区,原本在一间较小型商场有一家社区分行,从个人多年来经常到分行所得印象,门面生意很旺,几时去都有不少顾客,绝没有门可罗雀的现象,无论如何都不可能是生意不好,可是最终却遭到关闭的命运。最可能的关闭原因就是没有竞争,因为关闭邻近分行,集中在一起,民众要办银行的事就得前去。多少不方便和麻烦,多浪费时间车费,是阁下的事。关闭社区分行的“火”延烧至今,虽然人口已大量增加,笔者的社区却已减少了三家银行。

其实,本地早年原有不少银行,如华联、崇侨、利华、远东、达利、工商、新加坡银行,以及更早期的四海通银行等等,后因合并或被收购,如今仅剩三家。

新加坡建国伊始,便雄心勃勃,放眼世界,作出布局环球的擘划,满怀壮志要发展为区域金融中心。但鉴于金融界财力有限而且分散,于是提出统合全国银行仅存两家的构想,以便于实现鸿鹄之志。后来由于各种原因,没有执意执行“两家”计划,才有今天三大银行在世界上大施拳脚,各领风骚,各自精彩的格局。

目前三大银行的业绩表现都很好,分行遍布东南亚、东北亚,甚至远至欧洲、美洲,可谓鹏程万里。在国外大展拳脚,在国内重点都放在大额投资,不免忽略跟前的小树小草,疏于兼顾本地市井小民的实际需求。加上现在推动业务数码化成风气,减少人力和开支,关闭社区内分行就顺理成章。然而,由此带来的后果是等待柜台办理业务的人,浪费的时间呈倍数增加,几乎怨声载道。

三大银行的基业原本就立足于本地,很大程度是服务于本地民众,从本地业务发展壮大起来。现在既然瞄准国际市场,有所作为而无暇顾及民众的需求,民众应该会谅解,但不该因此牺牲民众的利益,甚至要民众承担各种不便和麻烦。

说实在,三大银行在国内都对社会文化等方面有作为、有贡献。可是新加坡社会发展至今,银行已然成为必要服务,应该做到满足基本生活要求,使之越来越亲民,而不是让民众越来越不方便。

本地银行服务植根于民间的工作,邮政储蓄银行责无旁贷,也深耕已久,可惜似乎与初衷渐行渐远。最近从报章读者投函中,得知邮政储蓄银行分行也在不断减少。如果连最草根的银行都以人力不足或减少开支为由,不再提供便民服务,个人认为金融管理局或许可以多发一些执照,让那些有能力、有意愿、有专才的财团来接手这项工作,赓续服务民众的任务。

作者是退休教师

赞一下
(0)
0%
赞一下
(0)
0%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