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庆生:核战风暴 噩梦恐成真

时间:2022-10-12 09:42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来源:中时电子报

作者:罗庆生

在俄罗斯定位克里米亚大桥被炸是乌克兰发动的恐怖攻击后,俄罗斯总统普京下令报复。包括首都基辅在内的乌克兰十多个城市,10日清晨遭到导弹攻击。依据乌国数据,12个地区的基础设施被破坏,15个地区的供电中断,全国至少11人死亡,64人受伤。这不仅令人对俄乌战争的发展感到悲观,更对可能引爆核子战争而感到恐惧。因为升级的不是军事行动的扩大,而是对基础设施的攻击。

基础设施和军事目标不一样。军事目标有能力自我保护,攻击破坏困难。基础设施则分布广泛,难以防护,破坏后对民生经济的损害也更大。战争长期化后,双方比拼的往往不是军事目标争夺而是继续战争的潜力,因而会攻击对方工业与基础设施。二战末期,联军对德国工业区的千机大轰炸,以及美军对广岛、长崎的原子弹攻击,均大幅削弱对方实力,进而提早结束二战。

因此就战略利益来说,基础设施更容易成为攻击目标。但因为这类攻击往往伴随着大量无辜平民的伤亡,二战结束后在人道主义阐扬下悬为厉禁。《战争法》也就是国际人道法,严格禁止攻击非军事目标或造成过度的平民死亡,否则将以战争罪送“国际刑事法院”(ICC)审判。

这时代的基础设施在广泛建设下已经成为国家生命线或城市的维生系统,遭破坏后的伤害较二战时期更大,而攻击又太容易。长达数千公里的天然气或石油管道,到处都是人烟罕至的地方或海底,轻易就可埋炸弹。而几个炸弹爆炸,就可轻松将整条管道报废。铁路或高铁同样如此。当列车来临时爆破铁轨,可将高速行驶的列车变成炸弹摧毁铁道,让整条铁路瘫痪。这从战略攻击角度来看诱惑实在太大。《战争法》又是弱法,难以限制大国行动。要阻止对方不攻击自己基础设施的唯一途径就是强力报复,以更大规模的攻击让对方基础设施造成更大损害,以吓阻对手。

这是为何北溪天然气管道遭到破坏,即让人感到不安的原因。因为那是对基础设施的攻击。虽然没有造成平民伤亡,却打开了一个“潘朵拉盒子”。当欧洲各国还在调查北溪案时,克里米亚大桥又被爆破,乌克兰承认动手,总统顾问波多利亚克(Mykhailo Podolyak)还在推特上贴文说这只是“开始”,普京的报复其实是意料之中。

现在要观察的是乌克兰的后续行动。报复可预期,不能预期且令人担忧的是选在何处、如何做,以及是否攻击更多基础设施而造成俄罗斯更大的损害、更多平民伤亡。果如是,则螺旋升高的加码报复将很快升高到核武等级。

俄乌战事发展到如今的地步,美、欧、中等不能再袖手旁观或幸灾乐祸,必须联手阻止,否则这如同二战结束前的景象,将成为引爆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噩梦。即便身在遥远东方的台湾,也将无法避免而被卷进风暴。

作者为台湾国际战略学会执行长

赞一下
(0)
0%
赞一下
(0)
0%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