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庆成:香港零售业为何反弹乏力?

时间:2023-07-18 07:21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香港澳门

香港政府为了刺激经济,在刚刚过去的星期日(7月16日)向全港市民派发本年度第二期消费券。虽然当天台风袭港,许多市民拿到价值2000港元(下同,338新元)的消费券后,仍然第一时间外出逛街购物,尽快享受消费乐趣。

从电视新闻画面所见,各大商场、食肆人头涌涌,多家店铺的收银台前皆排起结账的长龙。受访的零售商都兴高采烈地说,这次派发消费券的措施将为他们带来一至两成的营业增长。

但这个火爆的场景恐怕只是一时虚火。根据香港统计处的数据,今年头五个月,香港的零售业销货额只有1719亿港元,较疫情袭港前减少了16.6%。香港社会今年在疫后全面复常,可零售业复苏步伐依然缓慢,至今仍未回到昔日的高峰。

香港零售市道反弹乏力,其中一个原因是疫情后不少港人复苏式外游消费。例如今年2月中国内地与香港重新开关后,港人前往内地消费蔚然成风。以今年6月最后一周为例,香港过关北上的游客竟然是同期内地赴港游客的二点六倍。

很多港人选择去内地消费,是因为近年两地交通越来越便利,加上人民币兑换港元创几年新低,在内地吃喝玩乐比香港便宜,于是纷纷趁着周末去深圳或周边城市一日游。在深圳街头、商场和餐厅,随时都可以见到香港人。一些数年前冒起的网红店如“鲍师父”、“太二酸菜鱼”等,成为不少港人必买的手信。

反观香港,零售市道在社会复常后虽然明显有起色,但由于环球经济氛围未明朗,不少港人在日常生活中能省就省。有开餐厅的朋友说,身边的一些同行捱过了三年疫情,本以为疫后生意会好转,岂料生意一如疫情期间,结果被迫把部分餐厅结束营业。

在同一时间,过去半年访港旅客人数不尽理想,与疫情高峰期相比仍有一段颇大的距离,更进一步打击了香港的零售市道。

资料显示,香港今年年初恢复对外全面通关后,上半年访港人数约1300万人次,只恢复到2018年上半年的约四成。究其原因,除了因为部分内地游客在香港遭遇不愉快经历,令香港形象受损之外,也和中国政府的政策有关。

中国经济去年在封城抗疫措施的拖累下只增长了3%,表现是过去几十年来最差的。今年年初官方取消抗疫措施后,中国经济一度反弹,但很快就失去动力。中国海关于是实施严厉的措施,防范国内民众走资。

过去大半年我差不多每个月都会去深圳,发现深圳海关在所有口岸皆有设置X光机,要求旅客将行李箱、背包、手袋和纸袋等大小行李放在上面接受检测。在以前,深圳海关只会检查旅客的行李箱。

根据中国海关规定,每人每次出境最多只能携带2万元人民币(3600新元)。如果过关时被海关发现携带的现钞超过规定金额的话,就有可能被罚款。结果,许多原本有意到香港购物的内地民众,皆改往内地其他城市旅游,或者不敢带大额现金到香港。

上个月,我就有类似的经历。那天我在深圳乘高铁回香港,在西龙高铁站过关时,被一名深圳关员叫停并检查背包。关员发现我携带的人民币超额后,要求我返回深圳把人民币存入内地银行再回香港。结果我一来一回多花了两小时才回到香港家里。

与熟悉国情的朋友聊起这件事,我不解地问:现在大家都可以用网络付款,内地政府限制现金出境能有效果么?朋友解释,内地民众在香港购物回内地,内地海关若发现他们买的东西太多,也会进一步要求查看旅客手机的消费纪录,一旦超额就要缴税。这种措施变相打击了内地民众在香港消费的意欲。

我在网上一查,果然发现不少个案。有内地网民在社交平台上展示深圳海关的进口税款缴纳证明,埋怨说到香港旅游买了数个名牌手袋,过关被关员发现后要额外缴税。原来,根据中国海关法,入境的居民和旅客携带在境外获取的自用物品,免税额度只有5000元人民币,其余的皆要征税。

内地海关严格抽查过关的物品,在另一方面也影响到香港水货客。今年香港与内地口岸全面通关后,水货客走私活动一度死灰复燃。但有水货客被深圳海关严密地截停扣货后,自此再也不敢带货。我前几天在昔日是“派货”市集的港铁上水站外围就发现,以往派货及取货的热闹场面已不复见,一些依靠水货客做生意的香港零售行业或多或少也受到了冲击。

种种迹象显示,中国政府为了改善国内经济,越来越大力鼓励民众在内地消费。在这个国策下,港府就算加强在内地大力宣传香港,也很难吸引更多内地人涌港购物。香港零售市场要恢复昔日高峰,恐怕还有一段漫长的路要走。

赞一下
(0)
0%
赞一下
(0)
0%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