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特稿:中东战乱升温 美陷泥淖难抽身

时间:2024-04-21 07:20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新闻归类:国际新闻

国际特稿:中东战乱升温 美陷泥淖难抽身

美国总统拜登无法说服以色列暂停在加沙的军事行动,也没能遏制伊朗或以色列互相展开报复袭击,暴露出美国在中东威慑力量的局限。这是美国过去10多年来,历届政府逐步实行中东战略收缩的反噬效应。美国希望从中东抽身,但却一步步深陷泥沼。

自去年10月7日以色列和巴勒斯坦激进组织哈马斯爆发新一轮冲突以来,美国总统拜登一直努力避免一场可能让美国再陷中东泥淖的区域战争。不过,伊朗无视警告,4月14日首次从本土对以色列发动直接军事打击。以色列在4月19日凌晨,向伊朗发射无人机反击,中东安全局势进一步恶化。如果引发更广泛的地区战争,美国恐将卷入其中。

4月14日晚上,伊朗向以色列发射超过300枚导弹和无人机,以色列则在美国、英国、法国等盟友的协助下击落绝大多数武器。伊朗宣称,此次攻击是为了惩罚以色列4月1日袭击伊朗驻叙利亚大马士革领事馆,为在袭击中身亡的七名伊朗军官报复。

伊朗4月14日向以色列发射了300多枚导弹和无人机,以色列拦截了多达三分之二,其余由盟友完成。图为以色列部署在南部边境、靠近加沙走廊的铁穹防空系统。(彭博社)

《纽约时报》指出,自1991年的波斯湾战争、伊拉克在萨达姆统治下对以色列发射飞毛腿导弹以来,从未有国家对以色列领土发动直接攻击,伊朗是第一个。伊朗要通过此次袭击,重建对以色列的威慑。

以色列宣称拦截99%的伊朗导弹,但据美国官员透露,至少有九枚伊朗导弹命中目标,击中两处以色列空军基地。

纽时认为,伊朗并非纸老虎。德黑兰还可通过黎巴嫩真主党向以色列发射数千枚短程火箭。其中一些火箭具有精确制导,可能对以色列的基础设施造成重大破坏。

黎巴嫩真主党是伊朗支持的最强大武装组织,而伊朗被视为中东地区“抵抗轴心”的核心。

发导弹袭击以色列 伊朗不再躲幕后

在以哈冲突爆发后,伊朗被指暗地里为“抵抗轴心”的其他武装组织提供武器,甚至是作战指导,让黎巴嫩真主党和也门胡塞武装“打前锋”,向以色列发动袭击。伊朗则选择躲在幕后,只是公开声援加沙地带的哈马斯,以及真主党与胡塞武装。但4月14日的导弹袭击意味着伊朗的这块布幕全然揭下,伊朗已直接成为这场冲突的一方。

新加坡管理大学社会学院政治学副教授杜强(John Donaldson)接受《联合早报》采访时说:“无论是在加沙、黎巴嫩、叙利亚或也门,伊朗都设有代理组织。以往,伊朗和以色列都是以非直接对抗的形式在中东地区展开博弈。这回,双方的对抗强度或将出现明显升级,给中东地区局势增添更多不确定性。”

伊朗在发动袭击后,很快就表明,报复行动已结束。伊朗警告,若以色列“再犯错误”,伊朗将做出更严厉回应;如果美国插手,美军基地将成为攻击目标。

不过,以色列还是选择了对伊朗采取报复行动,4月19日凌晨向伊朗发动攻击,据报击中伊朗境内一处目标,但没有造成严重破坏。伊朗官方淡化了这次事件,没有点名袭击是以色列所为,显示伊朗还是想防止战争扩大。可是苗头已点燃,延烧风险始终存在。

伊朗的多个核设施位于中部城市伊斯法罕(Isfahan),包括进行铀浓缩计划的纳坦兹核设施,但据伊朗媒体报道,以色列此次袭击没有对当地的核设施造成破坏。

杜强说,即使以色列不进一步反击,伊朗也见好就收,但这两个宿敌之间没有任何直接沟通渠道,很容易出现误判。一旦伊朗的代理组织对以色列做出挑衅举动,以色列可能会认定是伊朗主使,后果不堪设想。

以色列不受控 或把美国拖入战争

拜登上任后延续奥巴马和特朗普政府从中东撤出的方针,以哈冲突扩大明显不符合美国利益。拜登能否避免局势进一步升级,取决于他有没有办法限制以色列总理内坦亚胡的行动。

内坦亚胡一意孤行坚持进攻加沙南部拉法,在美国放话说停火协议有望在斋戒月前达成时当头泼冷水。美国多次要求开放更多口岸让人道救援物资进入加沙北部,他充耳不闻。美国要以色列克制不反击伊朗,内坦亚胡也不听劝。美国对以色列这个盟友的影响力似乎越来越有限。

杜强说:“以色列未来可能采取更多单边军事行动向美国施压。以色列不受美国管控,自作主张的可能性正在增大。”

美国智库国际政策中心非驻地高级研究员希纳·图西(Sina Toossi)接受《联合早报》电邮访问时指出,迄今为止,拜登尚未有效利用美国对以色列的巨大影响力,就以色列在加沙的军事行动以及与伊朗的对峙,对内坦亚胡政府进行最大限度的施压。

新一轮以哈冲突爆发以来,美国向以色列输送了大量武器弹药,并在联合国安理会多次否决呼吁以哈停火的决议草案。目前,拜登政府正在敦促美国国会众议院尽快表决通过一项价值千亿美元的法案,包括向以色列提供更多军援。眼下,美国恫言会切断对以色列的武器供应,其实就只是空洞的威胁。

图西说:“中东地区目前正处于重大冲突的边缘,人们担心内坦亚胡可能试图将美国拖入与伊朗的战争。以色列若对伊朗展开进一步军事行动,可能会引发德黑兰的强烈反击,进而促使美国介入。”

他警告,如果不幸走到这一步,不单是全球稳定受到威胁,拜登的政治前景也将受到重大打击。

伊以两国双赢 美国最大输家

伊朗这次直接攻击以色列,伊以两国都未蒙受重大损失,反而形成了双赢局面,唯独美国是最大输家。

美国智库大西洋理事会中东项目高级研究员温斯坦利(Gina Abercrombie-Winstanley)在智库网站发表评论说,这次的袭击让伊朗保全了在中东地区的颜面,也缓和了国内舆论压力。因以哈冲突面临越来越大政治压力的内坦亚胡,则再次得到拜登坚定支持的承诺,同时他所面临的内部政治压力也有所减轻。伊朗和以色列在这起事件中各有所得,都是赢家。

大选压力自顾不暇 拜登处境难上加难

相对来看,唯拜登的处境越发艰难。他目前面临巨大的大选压力已自顾不暇,不想让自己深陷中东冲突的泥潭。他现在不仅要想办法让以色列保持克制,还要考虑到中东地区美军所面临的风险。

温斯坦利写道:“美国现在似乎正逼近拜登和伊朗都在努力避免的直接冲突。拜登连任所需的支持者中,有很大一部分人不会忘记加沙,也不会接受他重新拥抱以色列。不论是管控以色列对伊朗的反应,还是让内坦亚胡终于听取他就加沙局势的忠告,拜登似乎再次失去了向以色列这位老谋深算的总理施压的筹码。”

对准备从中东抽身、争取竞选连任的拜登而言,伊朗和以色列若爆发大规模直接冲突,将美国卷入其中,显然会是一场灾难。以哈冲突外溢将不可避免地分散和消耗美国的战略资源,同时干扰美国的外交议程。要如何平衡对盟友以色列的支持,同时又要防止爆发更广泛的战争,让拜登陷入两难局面。

图西向《联合早报》分析说:“对拜登而言,与伊朗的冲突可能会给他的总统任期、连任前景和历史遗产带来灾难性的后果。他对加沙危机的管控,已经面临来自民主党党内进步派的巨大政治压力。美国民众普遍不乐见中东再爆发冲突,前总统特朗普无疑将利用国内的反战情绪向对手拜登发难。如果爆发新的中东战争,拜登的政治前景将非常暗淡。”

美推进中东一体化 成以哈冲突爆发导火线

去年5月,美国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在华盛顿近东政策研究所发表讲话时提到,推进一体化是拜登政府中东战略的支柱之一。他强调,中东地区进一步的一体化会给美国的盟友和伙伴带来力量,推动地区和平与繁荣,同时减少该地区对美国的长期资源需求。

然而,推动中东一体化的举措却恰恰成了以哈冲突爆发的导火线。分析普遍认为,哈马斯突袭以色列,为的就是制造干扰,阻止沙特阿拉伯与以色列关系正常化。

由此看来,拜登政府的新中东政策不仅未能实现缓和地区紧张局势和推动一体化的目标,反而加剧地区局势动荡。新一轮以巴冲突爆发后,美国并未在斡旋冲突、危机解决方面发挥建设性作用,拜登政府反而陷入了疲于应付、收效有限的尴尬处境。

伊朗对以色列发动攻击后,美国内外对拜登政府中东政策的批评不绝于耳。美国哈佛大学国际关系教授沃尔特(Stephen Walt)认为,美国过去数十年对以色列的无条件支持,导致以色列国内政治及对待巴勒斯坦人的方式越来越极端。美国数十年来的中东政策,是此轮以巴冲突的重要推手。

许多学者认为,美国总统拜登(左)未对以色列总理内坦亚胡施加足够压力,以致中东地区目前处于重大冲突的边缘。(路透社档案照片)

伦敦经济学院国际关系和中东政治学教授格尔格斯(Fawaz Gerges)接受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访问时则批评,拜登政府没能防止以哈冲突外溢,“致使美国梦游般地卷入了中东的另一场灾难性战争,这是拜登政府政策的失败”。

舆论:美没管住以色列 被内坦亚胡牵着鼻子走

也有学者认为,拜登被卷入冲突是自食其果。华盛顿智库“国防重点”政策主任弗里德曼(Benjamin Friedman)接受美国媒体访问时,指责以色列政府仗着美国的支持,挑起与伊朗的正面冲突。“与其说铁定支持以色列,拜登总统应该明确表示美国的支持是有限的,并不适用于所有情况。与伊朗正面冲突只会危及美国的安全,而且不会带来明显回报。”

部分舆论认为,美国非但没有管住以色列,反而一直被内坦亚胡牵着鼻子走。内坦亚胡有强烈动机延长在加沙的军事行动,甚至试图将黎巴嫩真主党和伊朗拖入冲突,如此一来还可能把美国也拖下水。

过去几十年,美国一直希望以色列与阿拉伯宿敌建立更紧密的军事联系,共同应对不断加剧的伊朗威胁。这一目标看似很难实现。

从以哈冲突、红海危机、约旦美军基地遇袭到伊朗和以色列的最新对峙,美国卷入地区冲突的程度不断加深。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在今年1月31日的一篇报道中指出,从过去数月,乃至过去20年的美国中东政策中可以得出的一个教训是,在中东这个局势多变的地区,“在华盛顿看来合理的构想和假设很少能像预期般发挥作用”。

“这是拜登陷入两难境地的原因。他要如何在威慑和导致局势灾难性地升级之间,找到恰到好处的位置。”

报道指出,拜登政府面临的关键任务是防止这场地区冲突失控,但摆在拜登面前的所有选项都很糟糕,寻求减缓危机的行动,最终反而可能导致危机加剧。

以哈冲突短期内看不到停火迹象,加上伊朗与以色列的紧张关系不断升级,对峙加剧,拜登政府短时间内不但难以从中东抽身,而且将被迫在中东地区投入更多军事资源。

回顾五次中东战争

伊朗和以色列之间的冲突是否会扩大,爆发“第六次中东战争”,引发全球广泛关注。以色列从建国那一天起,就面对整个阿拉伯世界的敌视,和阿拉伯国家前后打了五次仗。

  • 第一次:1948年

犹太人宣布成立以色列国,美国率先承认以色列,点燃阿拉伯国家的怒火。埃及、约旦、伊拉克、叙利亚、黎巴嫩成立五国联军三面围攻以色列,爆发第一场中东战争。

  • 第二次:1956年

为夺回苏伊士运河控制权,英国和法国联合以色列对埃及发动战争。三国行动遭到国际社会普遍指责。英法两国在强大国际压力下被迫接受停火决议,以色列同意撤出西奈半岛。

  • 第三次:1967年

史称“六日战争”。约旦、埃及、叙利亚联军六天内被以色列军队彻底打败。以色列占领包括西奈半岛、戈兰高地、约旦河西岸、加沙地带和东耶路撒冷在内的阿拉伯领土。

  • 第四次:1973年

为收复失地,埃及和叙利亚在巴勒斯坦等阿拉伯国家的支援下向以色列发动袭击,战争历时18天。埃及和以色列最终按照联合国安理会决议停战。

  • 第五次:1982年

以色列出兵入侵黎巴嫩,六天内占领黎巴嫩四分之一领土,攻陷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大部分基地。

热度: ° | 返回联合早报首页 可查看更多内容。
赞一下
(0)
0%
赞一下
(0)
0%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