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面对中美关税战带来的经济下行压力,中国官员承诺在未来两个月推出更多稳就业、稳经济措施,并重申对实现5%左右的全年经济增长目标“充满信心”。
受访学者认为,随着中国做好与美国打贸易“持久战”的准备,北京的政策将如救火般更具针对性,将经济损害维持在可控范围内。
中共政治局上周五(4月25日)开会定调贸易战为“斗争”并提出“四稳”(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后,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商务部和央行四部委负责人星期一(28日)共同出席新闻发布会,介绍“稳就业稳经济推动高质量发展政策措施”。
中国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赵辰昕在会上说,中国有丰富政策储备和充分政策空间,将充分备足预案,不断完善稳就业稳经济的政策工具箱,根据形势变化及时出台增量储备政策。
他介绍,中国将针对支持就业、稳定外贸、促进消费、积极扩大有效投资、营造稳定发展良好环境这五大方面推出若干举措,成熟一项便出台一项。
他进一步披露,上述政策大部分将在今年第二季度落地,并指不管国际局势如何变化,“我们对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充满信心”。
新加坡管理大学李光前商学院副教授傅方剑接受《联合早报》采访时分析,北京方面可能认为,现在出台的措施“可以让损害维持在可控范围内”。
他指出,随着中国做好“持久战”准备,政府政策像救火一样更具针对性,从对员工的就业帮扶到对企业的补贴,都将更针对受影响的群体。
重庆大学经济学教授姚树洁受访时研判,中国经济在贸易战下受损是肯定的,但政府一定不能让经济萧条,因此5%左右的增长目标还是要保证,“因为不保证的话,就业也会出现严重问题”。
中美关税战升级以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以及高盛和瑞银等多家金融机构纷纷下调中国经济增长预测。IMF对今年中国经济增速预期从1月的4.6%降至4%;瑞银更预测今年中国经济增速仅为3.4%。
出席同场发布会的中国人社部副部长俞家栋坦承,美国轮番加征关税造成中国部分外贸企业生产经营面临困难,部分劳动者就业岗位受到影响,就业压力持续上升。他承诺,政府对受关税影响较大的企业提高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比例,对个人加大就业补贴支持等。
中国商务部副部长盛秋平强调,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大力提振消费和全方位扩大中国国内需求,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中国将进一步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以强大国内市场更好应对外部风险挑战。
姚树洁解读,中国现在已做好最坏打算。“如何稳定国内市场,想尽一切办法渡过这一波针对,是目前中国在做的事情。”
傅方剑则提醒,扩大内需是中国须久久为功的要务,不应该只是贸易战的临时应对之策。
针对贸易战引发的金融市场波动,中国央行副行长邹澜指出,近期美债市场出现一些波动,但对中国外汇储备的影响总体有限。央行将坚决防范汇率超调风险,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并适时降准降息,保持流动性充裕。
美国财长贝森特当地时间星期一接受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CNBC)访问时说,美国政府正多方面与中国进行接触,但由于两国贸易不平衡,北京应先采取措施缓和关税战局势。
但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同天在记者会上重申,中美没有就关税问题进行磋商或谈判,并强调“近期两国元首没有通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