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恩泽:中国僵尸企业退出要触摸痛点动刀

时间:2024-04-23 07:45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蔡恩泽:中国僵尸企业退出要触摸痛点动刀

“僵尸企业”是指已经停产、半停产、连年亏损、资不抵债的企业,主要依靠政府补贴和银行续贷来维持经营。僵尸企业的存在会给经济和社会带来一系列负面影响,由于长期占用大量土地、资金、原材料和劳动力等社会资源,导致社会资源的整体利用效率降低,可能阻碍市场健康有序运行。

日前,中国国家金管总局、工信部、发改委等三部门联合发布通知,要求有序退出制造业“僵尸企业”,盘活被低效占用的金融资源。

僵尸企业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拖着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子,多为国有企业,表现为体制内血统情怀,孤芳自赏,自恃有政府宠着护着,有银行供着背着,有资本市场遮着掩着,虽然长期亏损,但几乎没有一家愿意主动退出。有的希望熬到下一班人马上任,有的希望熬到下一个市场周期柳暗花明,还有的希望熬到对手先倒下去,就这么耗着。

僵尸企业的“痛点”显而易见。

政府有政府的难处。国企是地方名牌,是政府脸面,是官员政绩的牌坊,倘若当地国企破产重组,或被跨地区兼并,意味着政府失去对这些企业的控制权,随之而来的是国内生产总值(GDP)的下降、税源的流失、政绩的消弭。破产则意味着政府须要处理大量失业和救济工作,面对潜在的社会不安定危机,弄不好会引发社会震荡,这些都是烫手山芋。例如内蒙古电建公司是内蒙古自治区政府确定的75家僵尸企业之一,企业在破产前标到一项价值数千万元(人民币,下同)的工程项目,但由于拖欠工程款,施工方内蒙古鑫昊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无法收回2000多万元(约380万新元)工程款。内蒙古电建成了地方政府的一块心病。

银行有银行的考量。国有银行主要靠吃利差过日子,捆绑政府信用的国企和大型民企,是最容易依赖的服务对象和利润大户,银行成了这些企业的提款机,即便连年亏损,只要企业不倒闭,还在开工,总有“顶债”的主;而企业不停借新债还旧债,银行还能取得可观利息。倘若企业倒闭,银行就成了冤大头。另一种念头是,银行在政府背书的情况下,认为僵尸企业还有起死回生的可能,因此放心大胆地继续放贷。

市场有市场的盘算。僵尸企业多为上市公司,戴着*ST小红帽(编按:上市公司股票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只剩下上市公司的“壳”。中国沪深两市的壳公司最多时,占到上市公司总数的10%。壳公司虽说人老珠黄,力衰不举,但仍有几分姿色和魅力。这个姿色就是上市公司的“名分”,魅力就是上市公司的招牌。对于很多中国企业来说,上市依然是梦寐以求的事,是获得阶段性成功的标志。在官员政绩簿上,在公司老总的年终总结中,企业上市无疑是引以为傲的辉煌一笔。有了壳公司这样的金字招牌,只要保住壳,坐拥天价的壳资源,不愁没有买家和投资者。这些僵尸企业长期赖在股市上招摇撞骗,退市遥遥无期。

退出大势所趋

僵尸企业虽然经济效益低下,却占用大量资源,导致市场资源无法向收益更高的企业流动,造成严重浪费。它们受到政府、银行和资本市场的庇护,像幽灵一样,能形成一个自我循环的怪圈,损害优胜劣汰的市场机制,甚至可能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不正常现象。那些代表新兴产业的中小企业却贷款无门,嗷嗷待哺,融资成本高企。

僵尸企业背负大量债务,又不能及时处置,长期累积下去,势必导致银行不良信贷资产剧增,加之企业间债务链犬牙交错,有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

有鉴于此,近10年来,大陆政府中央、国务院从供给侧发力,进行结构性改革。僵尸企业大多“站台”于过剩产能,如钢铁、石化、机械、水泥、煤炭、纺织等,代表产能过剩符号的僵尸企业,也就首当其冲成了去产能的靶子。

最为瞩目的是,2015年12月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对持续亏损三年以上且不符合结构调整方向的企业,采取资产重组、产权转让、关闭破产等方式予以出清处置。

在此,“出清”二字十分传神抢眼,实际上就是要将那些扭亏无望但难以顺利退出的企业,坚决扫地出门。这是国务院在政策层面,首次就亏损企业问题提出定性、定量、定时、定标准的措施,意义重大。这四定,具有明确的政策可操作性和限定性。

这也表明中央政府壮士断腕的气魄:对旧动能要下决心淘汰一批,更多地改造、升级一批;要有勇气对“僵尸企业”“绝对过剩产能”的企业狠下刀子。

并非一退了之

但是,清退僵尸企业不是一退了之,因为这是十分棘手的问题,必须选好路线图,建立科学有序、尽量减少社会震荡的退出机制,至关重要。僵尸企业可以通过市场化兼并重组和依法破产两条途径处置,依法破产又分为重整、和解、破产清算三种具体形式。

僵尸企业情况千差万别,无论是市场变化,负债过高,抑或资金紧缺,产能落后,都是发展的瓶颈。要针对不同的僵尸企业梳理出各自的主要问题,抓住重点、分类化解。按照“企业主体、政府推动、市场引导”的原则分类处置,同时将处置僵尸企业与引导地方产业升级结合起来,建立隔离带,防止风险递延,促进经济在新常态下稳定增长。

此次,国务院三部门联合发布通知,要求有序退出制造业僵尸企业,盘活被低效占用的金融资源。“有序退出”值得重视。所谓有序,要确立退出的程序和流程,保持公平、透明和规范,包括清晰的申请程序、审核程序以及资产清算和债务处理程序,要根据企业情况,分期分批清退。还要注意盘活被低效占用的金融资源,清退后的土地要及时利用,防止荒废,信贷资金要及时置换,人力资源要妥善安置,不能一退了之。

作者是中国财经媒体专栏作家、晶苏传媒首席分析师

热度: ° | 返回联合早报首页 可查看更多内容。
赞一下
(0)
0%
赞一下
(0)
0%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