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特稿:蓝绿白“两岸牌” 谁能赢民心?

时间:2023-12-10 07:21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台海局势

台湾特稿:蓝绿白“两岸牌” 谁能赢民心?

台湾选战进入倒数一个月,各阵营纷纷抛出两岸愿景,“战争与和平”“民主与专制”等话题交锋不断。但受访选民当中,蓝白阵营支持者并不那么重视两岸政策,反而更倾向以内政角度,当作投票依据。绿营候选人赖清德民调持续领先,让大陆学者认为,北京将强化对台反独震慑。

11月24日,台湾大选候选人登记最后一天,在野两党结合竞选的“蓝白合”正式宣告破局,自此蓝绿白三足鼎立的选战格局正式形成。随着选战进入白热化阶段,各方纷纷抛出两岸政策、国家定位等愿景;如何维持台海和平的选举“必答题”,也成为攻防热点。

代表民进党参选的现任台湾副总统赖清德,6月便公开宣布,将延续蔡英文政府的两岸政策,坚持自由民主的宪政体制、中华民国主权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互不隶属、主权不容侵犯并吞、中华民国台湾的前途必须遵循全体台湾人民的意志。

他主张,通过建立台湾的威慑力、加强经济安全、与全世界民主国家建立伙伴关系,以及稳定而有原则的两岸关系领导能力,维持台海和平稳定。

代表民进党参选的现任台湾副总统赖清德(左)与竞选搭档、台湾前驻美代表萧美琴11月21日正式登记参选2024年台湾选举。(法新社)

此外,赖清德也多次以“民主与专制的选择”,形容明年的总统大选,并强调有主权的和平才是真和平,要让渡掉主权的不是真和平,接受一个中国原则、九二共识,就是让渡主权。但他也强调,当选后愿在对等、尊严前提下,与大陆进行交流合作。

相对于赖清德的“民主与专制的选择”之说,国民党总统候选人侯友宜则形容,这场选举是“战争与和平的选择”。他强调两岸和平是经济发展的根本,当选后将会重新协商《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ECFA),包括服务、货物贸易协议,确保台商投资权益,也会开放大量陆生到台湾就业。

在两岸关系的定位上,侯友宜7月接受台媒专访时曾说,他接受合乎《中华民国宪法》的九二共识,主张两岸互不承认主权,互不否认治权的政治现实。他强调,自己反对一国两制的九二共识,以及被蔡英文污名化的九二共识。

不过,爬梳公开发言纪录可以发现,侯友宜始终避免使用“一个中国原则”的词汇,甚至连马英九政府以来,国民党长期使用的“一中各表”都鲜少提到。

至于如何因应台海冲突,侯友宜9月访美时则抛出“3D战略”:吓阻(Deterrence)、对话(Dialogue)与降低风险(De-escalation)。

新北市长侯友宜(前左)与资深媒体人赵少康(前右)代表国民党,竞选2024年台湾正副总统选举。(彭博社)

相较于蓝绿两大党,代表民众党参选的柯文哲的两岸定位论述显得较为模糊,他多次以“特殊关系”形容两岸关系,并以吓阻、沟通作为两岸交流的原则。

至于重启两岸经贸谈判,柯文哲则主张应该先通过《两岸协议监督条例》,建立标准作业流程(SOP),再讨论货贸,最后才是服贸。

不过,柯文哲星期三(12月6日)接受台媒专访时又突然提出,外交、国防政策将延续蔡英文路线,并强调自己内心本质“还是深绿的”,当选有机会让台湾成为正常国家。

历经蓝白合未果后,台湾民众党总统候选人柯文哲(左)最终选择该党现任立委、台湾五大财团之一的“新光集团”第三代吴欣盈作为副手人选,共同竞选。(法新社)

两岸政策未必是蓝白支持者首要考量

对于三党候选人的两岸政策,《联合早报》分别访问蓝绿白三阵营的支持者,结果发现,相较于绿营支持者,侯友宜、柯文哲的支持者反而不那么在意两岸政策,而是更倾向从内政问题角度,做为投票时的参考依据。

今年56岁的蓝女士是台北一家资讯公司的高级主管,这次一如既往地支持国民党推出的候选人。不过,当被问到对两岸关系的定位时,身为外省第二代的她,却毫不犹豫地说“我认同两岸互不隶属,(两岸分治)70几年了,还说同属一个国家,实在太不现实”。

她强调,两岸政策并不是她投票时的首要考量,“毕竟短期内谁(执政)都不可能做出根本改变”,反而是民进党执政八年发生许多贪污问题,让她感到不满,觉得必须政党轮替,才能达到制衡。

她认为,若比较蓝白两党,还是国民党比较有机会让民进党下台,因此即便她并不满意侯友宜与赵少康这对组合,但仍会投给他们。

在台北从事法律相关工作的艾文(化名)今年26岁,在2020年的总统选举时,他投给了蔡英文;但在明年的选举,他将选择投给柯文哲。

艾文说,之所以会有这样的转变,是因为过去四年里看到民进党同样有黑金问题,让他觉得台湾政坛必须改变传统两大政党的结构。 “两岸政策不会影响我要投给哪个政党,但会让我绝对不会投给国民党”。

33岁的皓昊则是在日本工作的台湾工程师,过去两次大选都投给蔡英文的他强调,无论如何都不会投给主张两岸统一的政党。

但皓昊也提到,这次一度因为赖清德过去在性别议题的保守立场,而犹豫是否回台投票。直到赖清德确定选择萧美琴作为副手,他才决定回台投票。他笑称,这一票不是投给赖清德,而是投给萧美琴。

台湾东海大学政治学系教授沈有忠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分析,从三组候选人的论述可以看出,柯文哲确实有意淡化两岸定位问题;相比之下,蓝绿两大党的两岸论述,当中有较完整的国家愿景与定位。

他认为,民进党在两岸政策上的论述上须要考量的,是如何在确保大多数民众的认同下,将用词包装得比较不那么刺激对岸;国民党虽没有刺激对岸的问题,但如何争取基本盘以外的民众,认同中华民国源自1911年的“大中国”论述,相比之下会比较复杂,毕竟这对很多台湾人而言,已非生命经验的一部分。

尽管在各方民调中,赖清德都稳居第一,但《ETtoday民调云》12月初公布的民调显示,有57.4%的民众认为,明年的大选结果将影响两岸关系走向和平或战争;更有49.5%的民众认为赖清德当选总统会使得两岸关系更紧张。

沈有忠指出,结合总统候选人支持度与两岸风险评估的民调来看,可以看出台湾民众确实认为台海紧张情势在升高,但风险仍在可控范围内,因此赖清德的民调能仍维持领先。

赖清德民调领先 学者:北京将加强反分裂震慑

自去年8月时任美国众议院议长佩洛西访台后的围台军演后,北京仍多次通过军事行动,表达对美台官方互动的不满。例如,蔡英文4月过境加州与时任美国众院议长麦卡锡会晤,以及赖清德8月过境美国后,解放军都在台湾周边举行军演,警告意味浓厚。

中共中央台办负责人8月更发布新闻稿,批评赖清德是“不折不扣的台独工作者、彻头彻尾的麻烦制造者,只会将台湾推向兵凶战危的险境”。这显示大陆对赖清德的定性相当明确。

台湾现任蔡英文4月过境加州与时任美国众院议长麦卡锡会晤后,大陆东部战区在台湾周边举行军演,图为当时北京一家餐厅屏幕播放着军演画面。(路透社档案照片)

上海台湾研究所所长倪永杰受访时指出,赖清德虽有意淡化台独色彩,但本质上并未改变。因此,他认为,大陆必须保持预警与加大力度警告的准备,产生反分裂的刹车效果。

他说,不论台湾这场选举最终由谁当选,大陆都会做好万全准备。蓝营胜选的话,基于既有的九二共识基础,两岸很快可以恢复协商;赖清德当选,大陆也会依照他的反应,做分级分层的管控,取得真正的反台独分裂效果。

北京联合大学台湾研究院副院长李振广也《联合早报》提到,大陆的动作取决于赖清德本人的言论与行动。但必须注意的是,赖清德自称“务实的台独工作者”,且性格执拗,假如走上台独、挑战两岸关系稳定的底线,那两岸关系极有可能迎来一波兵凶战危。

明年选后到520前后 两岸关系料较紧绷

台湾政治大学国际关系研究中心、国防安全研究院等智库,在过去一两周内举办多场座谈,邀请专家学者分析这次选举对台海情势的影响。

淡江大学两岸关系研究中心主任张五岳研判,北京最不乐见民进党赢得总统与立委过半完全执政的情境,倘若绿营继续执政,两岸关系较紧绷的时刻,会落在明年1月到5月20日之间。

他认为,接下来可以观察的时间点,包括1月13日大陆对大选结果的回应、2024对台工作会议、三中全会、3月两会期间大陆领导人讲话或立法,以及5月20日总统就职前后大陆的反应。

台湾国家政策研究基金会副研究员揭仲则说,若选举结果未出现政党轮替,北京基于“极限思维”,很有可能会在投票结果出炉,到总统就职日的这段期间,采取包括高强度针对性武力展示在内的高压行动。

他认为,北京将借此吓阻新政府日后采取冲撞北京底线的行为,北京也会尝试借由施压影响总统就职演说的内容;同时要求华府表明态度,承诺在北京关切议题上约束台湾新政府。

另外,大陆先前宣布延长对台湾贸易壁垒调查,预计延到明年1月12日;对台湾聚碳酸酯(PC)的反倾销调查期限也延长至明年5月29日。这两个日期分别接近台湾选举,以及新任总统就职前后。

台湾中华经济研究院第一研究所副所长吴佳勋研判,短期而言,若台湾大选过后两岸政治氛围没改变,两岸经贸持续降温几成定局。从长期来看,影响两岸经贸走向的重要关键,取决于中美关系张力。

她说,在中美都在强化科技自主与本土供应链情况下,台商只能选择与陆资企业结合,投入大陆市场;不然就加快转移生产基地、分散目标市场,与大陆供应链渐行渐远。

吴佳勋认为,无论何种模式,都将实质削减两岸经贸,未来两岸经贸加速分流已成为重要趋势。

分析:中美或有意共管台独

除了两岸学者之外,美国学者也同样关注这次台湾选举。美国期刊《外交事务》(Foreign Affairs)11月30日刊出葛来仪(Bonnie Glaser)、白洁曦(Jessica Chen Weiss)与柯庆生(Thomas Christensen)等三位知名学者,题为“台湾与吓阻的真正源头”的联名文章,引发台湾媒体以“呼吁赖清德考虑冻结台独党纲”为重点节录刊发。

为此,葛来仪12月2日在社交平台X(旧称Twitter)发文,对文章遭特定人士断章取义表示遗憾。她强调,文章的重点是,有效的吓阻需要具备可靠的威吓和保证。

关于美国因素对台海情势的影响,张五岳认为,太平洋的“大两岸”在高度制约台海“小两岸”,只要“大两岸”不失控,台海之间不会产生戏剧性的变化。

他也提到,中美之间要共同促统很难,但要管控台独避免冲突的渠道应是存在的。

李振广则认为,对台湾岛内的台独进行有效管理,是中美当前面临的紧迫任务,因为如果赖清德执政,给台海带来的风险,甚至可能比陈水扁执政都高。

倪永杰也提到,虽然他并不指望拜登政府会在台海问题上软化,但是毕竟中国与拜登政府高层沟通的管道还存在,就是走到最危险的境地,相比共和党政府要可控一点;但如果像美国前总统特朗普这样的人上台,危险程度就更高了。

赞一下
(1)
20%
赞一下
(4)
80%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