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咏红:平淡的二十大报告能读到什么

时间:2022-10-21 07:36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中国聚焦

北看记

世界各地的中国观察人士和国际主流媒体高度聚焦的中共二十大自星期天(10月16日)开幕以来,迄今走过了半程。

连日来翻阅国际媒体的相关报道,报社同事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二十大开幕前,大伙儿的序幕稿、重磅播客系列等纷纷抢先出炉,为中国官方预计将进入第三任期的关键节点进行分析解读。然而,在挑高了期待值后,大会开幕后国际媒体持续追踪的热度却不高,形成了反差。

说起来,中共党代会历来有两大观察点,一是总书记在开幕式上宣读的政治报告,二是高层人事换届的结果。除此之外,媒体人也会留意大会期间各场记者会是否透露了一些新信息。至今,高层人事更替依然波云诡谲,多场记者会主轴也都完全紧遵大会主题。因此,至今最值得分析的新信息,还是二十大报告本身。

然而,不少学者点评二十大报告是“波澜不惊”,说白了就是内容平淡,出现的“金句”也不比过去吸睛,让人感觉有点反高潮。

人们记忆中,五年前的十九大报告显得更有新意与锐气,比如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房住不炒”、“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一带一路”等,当年都是首次在党代会报告中提出,凸显当时中共高层雄心勃勃的开拓气势。对比之下,二十大报告全文虽然比十九大报告还略长一些,亮出的新概念却较少。这大概也是国际报道热度下降的部分原因。

二十大报告呈现保守调性,可能源于三重背景。一是最高层锐意进取的计划早在十九大都亮了出来、调子都定了,因此二十大只能是在十九大报告的基础上做进一步阐述;其次,中国国内经济形势与外部环境的明显恶化,迫使高层暂缓提出更多宏伟大计,从进取转为守势;第三,在内外压力增大、党内最高层人事——包括政治局委员与常委又将做出关键调整的今年,二十大报告选择平稳过渡。

不过,要说二十大没有新信息,也不是事实。在上述背景下,二十大报告所提出的概念更值得关注,因为这些都是中共最高层无论如何都会坚持的目标。

首先,它正式提出“中国式现代化”——宣示中国不走西方式的发展道路;其次,中共判定中国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的时期,须为“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做准备。在这个背景下,中共重点强调要“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包括维护国家政权安全、制度安全、意识形态安全,确保粮食、能源资源、重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等等。

综合《纽约时报》与路透社等统计,中国官方在二十大报告全文中共26次提到“国家安全”,远超十九大报告中的18次;“安全”或“平安”提到89次,而十九大报告只有55次。“改革”一次的出现频率从五年前的68次减少到48次,“经济”一次的提出次数也有所减少。

将上述几点综合起来,中国未来发展图景的轮廓也就浮现出来。在安全为重、大力维护自身政治与意识形态安全的同时,中共宣示将创建有别于西方、由中国政府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共同富裕”的概念并非中国官方时代的原创,它早在邓小平时代就被提出了。值得注意的是,二十大报告具体指明,要完善分配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促进机会公平,还定下目标要“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范收入分配秩序,规范财富积累机制”。这就预示了在二十大后,将有完整政策出台。中国的富裕阶层想必也注意到二十大报告的这项政策信号。

相比之下,经济发展与改革虽然也十分重要,但是重要性相对减低。

当中共更加重视意识形态,力图“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中西方的互疑、意识形态对立势必更为尖锐。这时,倘若国内经济持续低迷,中国社会稳定的风险也会上升。中共高层或许也预见到这一点,因而把“安全”放在如此重要位置。

对于国际社会而言,不论是中美对抗继续加剧,或中国经济持续低迷的可能,都让人乐观不起来。至今,二十大报告只是勾勒出了大方向与目标,具体的政策要到明年秋天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上才会出台。中共高层将以多快的速度、多大的力度推进二十大报告的目标,这是更为关键的问题,届时将有答案。

此时此刻,观察人士们正高度关注新一届领导班子的组成——它会是较为平衡的班子,还是会出现出人意料的大变动?星期天的中共二十届一中全会的结果,让人屏息以待。

赞一下
(0)
0%
赞一下
(0)
0%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