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泽远:中共“会议治国”模式

时间:2022-10-10 07:21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中国聚焦

蓟燕春秋

共产党的会多,国民党的税多——这是国共内战时期中国流传的一句民谚。结果,会多的共产党击败了税多的国民党,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共建国后延续了会多的传统,并逐步形成以全国党代表大会为中心、中央全会为主要节点的治国模式。改革开放后,这种“会议治国”模式走向规范化、制度化,形成五年一次全国党代表大会加七次中央全会的固定程序。

中共党章规定,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它所产生的中央委员会为中国政府最高领导机关;全国代表大会每五年举行一次;在全国代表大会闭会期间,中央委员会执行全国代表大会的决议,领导党的全部工作;在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闭会期间,中央政治局和它的常务委员会行使中央委员会的职权。

根据上述规定,中共高层权力架构呈现金字塔型,塔基是五年一次的中共全国代表大会,往上是大约每年一次的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再往上是每月举行一次的政治局会议,以及更频繁的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在这些会议都闭会期间,集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于一身的领导人拥有最高决策权。

当然,即使在上述各级会议开会期间,也有拍板权。尤其在中共十八大后恢复中央“核心”、强调“两个维护”和“两个确立”的政治大环境下,的决策权毋庸置疑。

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共全国党代会和中央全会的作用有所减弱。十八大后,中共在恢复“核心”的同时,也强调要依法治国、依规治党。也就是说,的意志仍必须通过符合党章的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央全会才能转化成全党的意志,最高决策层必须开好全国代表大会和历届中央全会,才能在思想政治上统一全党。

10月9日,中共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十九届七中全会)在北京召开,这也是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召开的最后一次全会。通过中共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召开的七次全会,外界可以基本了解中共中央“会议治国”的概况。

2017年10月24日,中共十九大在选出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后闭幕。第二天,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召开一中全会,选举了中央政治局委员、政治局常委会委员、中央总书记;根据中央政治局常委会的提名,通过了中央书记处成员,决定了中央军事委员会组成人员;批准了十九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选举产生的书记、副书记和常务委员会委员人选。

2018年1月,十九届二中全会召开。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修改宪法的建议主要包括取消国家主席任期不超过两届的限制,并在同年3月举行的全国人大会议上通过。

该年2月,十九届三中全会召开。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央政治局提出拟向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推荐的国家机构领导人员人选建议名单,和拟向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推荐的全国政协领导人员人选建议名单。

可以看出,十九届一中全会主要是通过中央高层人事安排,二中全会主要修改宪法,三中全会决定全国人大、国务院以及全国政协的领导层人选。

值得注意的是,往届中共中央都是在二中全会决定全国人大、国务院和全国政协领导层人选;但2018年1月召开的十九届二中全会专门讨论了修改宪法的建议,一个月后召开的三中全会才决定上述机构领导层人选。这或许因为那次有关国家主席任期的修宪十分重要,需要提早在全党统一认识。

预计中共二十大后,若无重大修宪行动,二十届中央委员会可能会依照惯例,在二十大闭幕隔天的一中全会通过中央高层人选,在明年2月举行的二中全会通过全国人大、国务院和全国政协领导层人选,并在明年下半年举行三中全会。

2019年10月,十九届四中全会召开,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2020年10月,十九届五中全会召开,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

2021年11月,十九届六中全会召开,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这份决议强调,确立中国官方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中国官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两个确立”),“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

正在举行的十九届七中全会主要审议通过中国官方代表十九届中央委员会提交给二十大的报告、党章修正案,以及中纪委报告。全会结束后,任期五年的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的任务基本完成。

赞一下
(0)
0%
赞一下
(0)
0%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