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个前同事落马 山西原副省长张平出新书

时间:2018-08-09 09:33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人物记事

十几年前,作家张平因《天网》、《十面埋伏》、《抉择》、《国家干部》等反腐小说而被公众所熟知。

时隔十四年后,张平携新作归来。

近日,他的最新反腐长篇小说《重新生活》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小说讲述了延门市委书记魏宏刚因贪腐落马后,其家人和亲属的生活从曾经的光环四射到坠入深渊,而后又重新融入普通社会、振作开始的故事。

小说不再聚焦于官场宏大的反腐败斗争场面,而是将叙事重点逐步向与腐败者有关联的社会平民阶层深入,人情冷暖、世态炎凉跃然纸上。

作者张平的另一身份是一名副部级官员。他于2008年至2013年担任山西省副省长,现任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第十二届民盟中央专职副主席、第十届中国文联副主席。

十八大以来,山西很多落马官员张平都认识,不少还是他的同事和以前的领导。

近日,张平接受政事儿独家专访谈他的新作。他表示,“这才是我的一部真正的反腐作品。”

谈到山西前同事的落马,他坦言,“让我感到震惊的是,这些同事落马前,很少能察觉到他们与平时的言行有什么差别和不同。是隐蔽得太深了,还是人性本就如此?或者我们看到的永远都只是虚假的一面,而真实的一面即使是他们的亲人和孩子也很难看得清楚。”

“我想,这也正是腐败的艰巨性和复杂性所在。对文学创作来说,这也恰恰体现了作品的丰富性和鲜活性。”张平说。

“家庭和亲属是每个落马官员绕不过去的一道重坎”

这部小说是你搁笔十年后的新作品。你从什么时候开始构思这部作品?其间做了哪些准备?

张平:其实这部小说的构思在七八年前就有了。家庭和亲属是每个落马官员绕不过去的一道重坎,当这些官员沉陷时,他们的家庭也会一同沉陷。

十八大以来,反腐败斗争席卷全国,声势、规模、手段、力度均前所未有。有个词语用在这里很合适,“迅雷不及掩耳”。可以说,很多腐败干部在被突然立案审查时,几乎没有任何心理准备。即使有,当纪检监察人员突然出现在眼前时,脑子里也同样一片茫然,一片空白。因为他们从来没想象过,也不敢想象、不愿想象像自己这样的领导干部会从万众仰慕的人上人,顷刻间沦为万人唾骂的阶下囚。宁可心存侥幸,同类相比,也不愿有什么负罪感。

山西是腐败重灾区,被称为“塌方式腐败”。随着一个个官员的落马,许多家庭瞬间解体,各种各样的人生悲剧随着一个人的倒掉而频频发生。其实包括他们的家属,同样没有任何心理准备。在日常生活中,更多的时候,他们都会在自己的孩子和亲人面前,始终表现出一副正气凛然、刚正廉洁的形象。

因此一旦当他们出事时,受到打击最大的往往是他们的孩子和亲人。除了精神上的打击和垮塌,他们还必须在极短时间内去承受和适应普通老百姓那样的生活。

但平日里他们已经十分习惯了与老百姓有着天壤之别的生活,是一个无忧无虑的“上层社会”的“上层生活”。普通老百姓日常生活的艰辛困苦,对他们来说就像一个超级“黑洞”。这其中的巨大反差,对他们来说陌生而又恐惧。从不适应到适应,往往是一个十分惨烈的过程。

这些对小说家来说,应该是一个全新的领域;对所有在任官员来说,也希望是一个重要警示,一个严正提醒。创作都是日常生活中一些活生生的故事和人物,素材俯拾皆是,再加上自己的一些思考和积累,并没有刻意准备。

政事儿:相较于其他几部作品,为什么说这部小说才是你真正的反腐作品?

张平:以前的几部作品,其实写的都是干群、党群关系,即使像《抉择》,最主要内容依然是党群关系,描写了在以市场经济为主导的新社会形态中,执政党与人民、领导干部与普通百姓之间的关系。

在创作《天网》这部作品时,当时还不能在文艺作品中说我们党出现了“腐败”这样的字眼和话题。也就是说,我们党有不正之风,有官僚主义、形式主义、有贪污受贿,但不能说我们党有腐败。

直到写作《抉择》时,才第一次用了“腐败”这两个字,甚至用了“集体腐败”这样的语句。这在当时的文学作品中是一个重大突破,闯了一个禁区。与其说《抉择》、《天网》、《十面埋伏》是反腐作品,倒不如说是描写了干群关系、党群关系的良性回归。

《重新生活》则完全是腐败对一个家庭、一个区域以至一个社会的戕害和摧残。通过对一个区域的主要官员腐败的陈述和描写,展示了腐败给整个区域带来的难以想象的巨灾大难。这种系统性、组织性、全局性腐败所导致的危害是所有人都应警醒、都应深思的。有人说,《重新生活》是一种灵魂反腐、终极反腐、别样反腐,我赞同这样的说法。

赞一下
(1)
33.3%
赞一下
(2)
66.7%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